在俄乌冲突中,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,都在经历巨大的挑战。乌克兰国内的经济已经岌岌可危,只能靠着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支援才能牵强维持。而俄罗斯则承受了极大的压力,尤其是坦克和装甲车辆的耗损远远超出了预期。
最近,美军宣布在今年秋天之前向乌克兰提供31辆M1A1“艾布拉姆斯”主战坦克,并且已经展开了有关人员培训计划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的军事专家也表达了他们盼望能够快速获得中国96A或者96B型主战坦克的愿望。
这一情况引出了一个非常关注的话题:如果俄乌两国同时得到外部援助,那么中美两国的主战坦克可能会在东欧大平原上交锋,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:哪一方更有可能获胜?
根据美方的计划,由于提供31辆M1A1坦克需要时间比较久,所以美国决定将计划“减配”,变为M1A1。虽然只是数字上的差异,但总实力相差甚远。有人甚至怀疑这些M1A1坦克可能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剔除下来的。
然而,乌克兰也无法挑剔太多。我们大家可以从现代坦克的三个主要指标来作比较:防护、火力和机动性。
第一,防护水平方面,M1A1使用了以氧化铝和陶瓷为夹层的复合装甲,不采纳有害的贫铀装甲。因此,它的正面防护水平相比来说较低,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防护力只有450毫米,位于2000米的射程范畴内。
而国产96A型坦克的炮塔正面采纳楔形装甲外观和三明治式夹层结构。它的防护水平超过了700毫米,甚至在2000米的射程内也具有更强的防护能力。
当然,这一些数据都是公开资料,仅供参考,但由于测试时使用的都是北约标准的重型钢靶,穿深和防护数据应该是可靠的。因此,在防护性能方面,国产96A型坦克明显占优势。
其次,火力方面,M1A1配备了一门44倍径120毫米口径的M256A1滑膛炮,初期使用的M829翼稳脱壳穿甲弹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内穿透540毫米的均质装甲。而国产96型坦克则搭载了一门48倍径125毫米滑膛炮,其穿深能力一度超过800毫米,据说现在已超越950毫米。因此,在1500到2000米的交战距离上,双方都能够从正面击穿对方的装甲,取决于战争人员的战术素养。
最后,机动性方面,坦克在东欧大平原的作战中,机动性很重要。M1A1的重量为57吨,拥有1500马力的燃气轮机,具备杰出的公路时速和越野性能,但后勤维护和油耗却是一个问题。
国产96A型坦克采纳了12缸柴油发动机,输出功率相比来说较低,但96B型坦克则配备了1000马力的8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。考虑到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护便捷性,这些差距可以被忽略。
综上所述,除了美国外,波兰和德国也计划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和其他重型武器,俄罗斯面临慢慢的变大的外部压力,但他们仅能依靠中国作为潜在伙伴。然而,客观来看,这样的一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性较小。中美或中西方坦克在东欧进行决战的场景,很可能只存在于军事爱好者的幻想中,除非俄罗斯真的没办法承受外部压力。